首页 幸孕之旅 好孕百科
温和促排方案能否减少卵巢过度刺激风险?
2025-09-16 11:26

在试管婴儿促排卵阶段,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是最受关注的并发症之一。OHSS 由促排卵药物过度刺激卵巢引发,轻度表现为腹胀、腹水,重度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、血栓风险,甚至危及生命。传统促排方案为追求更多卵子,常使用较高剂量促性腺激素,虽能提升获卵数,却也增加了OHSS 风险。近年来,“温和促排方案” 逐渐应用于临床,其核心特点是 “低剂量用药、控制卵泡发育数量”,那么这种方案能否有效减少 OHSS 风险?答案是肯定的,温和促排方案通过优化用药与卵泡管理,从源头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的可能性,尤其适合 OHSS 高风险人群。​

 

温和促排方案减少 OHSS 风险的核心逻辑,在于 “降低促性腺激素总剂量,避免卵巢过度反应”。传统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中,促性腺激素(如 FSH)日剂量常达 150-300IU,旨在促使多枚卵泡同步发育;而温和促排方案(如微刺激方案、拮抗剂微刺激方案)的促性腺激素日剂量仅为 75-150IU,部分方案还会联合使用克罗米芬、来曲唑等口服药物,通过调节内分泌轴促进卵泡生长,减少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依赖。低剂量用药可避免卵巢被 “过度激活”,使同期发育的卵泡数量控制在 5-10 枚(传统方案常为 10-20 枚),减少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总量 ——OHSS 的关键诱因是高雌激素水平引发的血管通透性增加,卵泡数量减少直接降低了雌激素峰值,从而大幅降低 OHSS 发生率。临床数据显示,温和促排方案的中重度 OHSS 发生率仅为 1%-3%,远低于传统方案的 5%-10%。​

 

除了控制用药剂量,温和促排方案还通过 “灵活调整取卵时机与胚胎移植策略” 进一步规避 OHSS 风险。传统方案中,为获取更多成熟卵子,常等待多数卵泡直径达 18mm 以上再取卵,此时卵巢体积较大、雌激素水平较高,取卵后发生 OHSS 的风险升高;而温和促排方案更注重 “卵泡成熟度而非数量”,当有 3-5 枚卵泡直径达 16-18mm 时即可取卵,此时卵巢刺激程度较轻,取卵后卵巢恢复更快。对于 OHSS 高风险人群(如年轻、卵巢储备好、既往有 OHSS 史者),温和促排方案还常采用 “全胚冷冻” 策略,取卵后不立即移植新鲜胚胎,待卵巢完全恢复、激素水平稳定后再进行冻胚移植,彻底避免取卵后高激素状态对胚胎移植的影响,同时消除新鲜周期中 OHSS 与妊娠叠加的风险。​

 

不过,温和促排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,其核心优势在于 “安全性”,而非 “获卵数量”。对于卵巢储备较低(如 AMH<1ng/ml)、急需获取更多卵子的患者,传统方案仍可能是更优选择;而对于 OHSS 高风险人群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、年轻且卵巢反应敏感者)、或对治疗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患者,温和促排方案则是更理想的方案。需要注意的是,温和促排方案虽降低了 OHSS 风险,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 ——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、卵巢储备、激素水平制定个体化方案,用药期间通过 B 超与激素监测调整剂量,确保在控制风险的同时,获取足量优质卵子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8165214.jpg

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 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