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幸孕之旅 好孕百科
从促排到胚胎移植,哪些病理因素可能影响成功率?
2025-09-25 17:15

辅助生殖技术中,从促排卵到胚胎移植的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,而潜藏的病理因素往往成为成功率的 “隐形障碍”。了解不同阶段的关键病理风险,对提升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。​

 

一、促排期:卵巢功能异常制约卵泡质量​

 

促排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优质卵泡,而卵巢相关病理问题会直接打破这一进程。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首要挑战,当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时,即使使用促排卵药物,也可能出现卵泡生长缓慢、数量不足的情况,最终可利用的卵子数量大幅减少。​

 

此外,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 患者因内分泌紊乱,促排时易出现 “卵泡发育不均” 问题 —— 部分卵泡过度生长,部分则停滞在小卵泡阶段,不仅降低卵子利用率,还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,进一步影响后续治疗。​

 

二、取卵后:卵子与精子的 “质量危机”​

 

取卵后进入受精环节,此时卵子与精子的病理状态成为关键。卵子染色体异常是重要影响因素,随着年龄增长或受遗传因素影响,卵子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易出现异常,导致受精率下降,即便形成受精卵,也可能在早期停止发育。​

 

男性方面,严重的少弱畸精子症会降低受精成功率。当精子数量过少、活力不足或形态异常比例过高时,难以与卵子正常结合,即使通过单精子注射技术辅助受精,也可能因精子质量差导致胚胎质量不佳。​

 

三、胚胎移植前:子宫内膜环境的 “适配性障碍”​

 

胚胎能否成功着床,取决于子宫内膜是否具备 “容受性”,而子宫内膜相关病理问题会直接破坏这一 “土壤”。子宫内膜息肉会占据宫腔空间,影响胚胎与内膜的接触;子宫内膜粘连则会导致宫腔形态改变、内膜血供减少,使胚胎难以获取营养。​

 

此外,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即使内膜厚度达标,局部炎症环境也会降低胚胎着床率,且流产风险相对较高。

四、移植后:激素失衡与免疫异常的 “隐形威胁”​

 

胚胎移植后并非万事大吉,激素水平波动和免疫异常可能导致着床失败或早期流产。黄体功能不足会使孕酮分泌减少,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稳定,进而影响胚胎发育;而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抗磷脂综合征)会引发血管内凝血,导致胚胎血供不足,增加流产概率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8165214.jpg

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 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