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管婴儿的促排卵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、卵巢储备功能、既往治疗反应等因素个性化制定。以下是常见促排方案的分类及特点:
一、常规促排卵方案
1、长方案(黄体期长方案)
适用人群:卵巢储备正常或较好的年轻女性(AMH>1.1 ng/mL,基础窦卵泡>5个)。
流程:
降调节:月经周期第21天左右注射GnRH激动剂(如达菲林、达必佳),抑制垂体功能,14天后进入促排。
促排卵:月经第23天启动促性腺激素(如果纳芬、普利康等),持续812天,监测卵泡至成熟。
优点:卵泡同步性好,获卵数多,成熟度高。
缺点:用药时间长,卵巢过度刺激(OHSS)风险较高。
2、拮抗剂方案
适用人群:卵巢储备正常或高反应者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)、需防OHSS风险者。
流程:
直接促排:月经第23天注射促排卵药物(如果纳芬)。
添加拮抗剂:当主导卵泡达1214mm或雌激素水平升高时,加用GnRH拮抗剂(如思则凯、加尼瑞克),抑制LH峰。
取卵:卵泡成熟后注射HCG或GnRH激动剂扳机。
优点:周期短(1012天),OHSS风险低,灵活性强。
缺点:卵泡同步性稍差,获卵数可能略少。
3、短方案
适用人群:卵巢储备下降(AMH<1.1 ng/mL)、高龄(>35岁)或既往长方案反应差者。
流程:
降调+促排同步:月经第2天注射GnRH激动剂(如达菲林),同时启动促排卵药物。
监测:用药810天,卵泡成熟后扳机。
优点:减少对卵巢抑制,适合低反应人群。
缺点:卵泡发育不均,易发生早发LH峰。
二、温和/微刺激方案
1、微刺激方案
适用人群:卵巢低反应(POR)、高龄、反复常规方案失败者。
用药:低剂量促排卵药(如克罗米芬+小剂量果纳芬)或口服药(来曲唑)。
特点:用药量少,获卵数少(25枚),OHSS风险极低,周期成本低。
2、自然周期方案
适用人群:卵巢功能极差、无法耐受药物刺激或拒绝外源性激素者。
流程:仅监测自然周期中的单个优势卵泡,取卵前注射HCG。
优点:无药物刺激,卵子质量高。
缺点:取卵失败率高,周期取消率较高。
三、特殊人群方案
1、黄体期促排卵(双刺激方案)
适用人群:卵巢储备差、需多次取卵累积胚胎者。
流程:在卵泡期和黄体期连续促排,一个月经周期取卵两次。
优点:提高获卵效率,缩短治疗时间。
2、超长方案
适用人群: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、反复移植失败者。
流程:注射23针GnRH激动剂(间隔28天),待激素抑制后启动促排。
作用:改善内膜容受性,降低炎症因子干扰。
四、方案选择的核心指标
1、卵巢储备:AMH、基础窦卵泡数(AFC)、年龄。
2、既往反应:是否发生过OHSS、获卵数、卵子质量。
3、合并疾病: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。
4、治疗目标:追求卵子数量(如三代试管需多个胚胎)还是质量(如反复流产者)。
五、注意事项
1、个体化调整:医生会根据B超和激素水平动态调整药物剂量。
2、OHSS预防:高反应者选择拮抗剂方案、减少HCG剂量、全胚冷冻。
3、反复失败对策:如黄体期促排、添加生长激素(GH)改善卵子质量。
4、心理支持:促排过程需多次复诊,可能引发焦虑,建议伴侣陪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