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幸孕之旅 好孕百科
黄体功能怎么检查
2025-05-28 00:11

黄体功能在女性月经周期和妊娠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若黄体功能不足,可能引发月经紊乱、不孕、流产等问题。因此,及时且准确地检查黄体功能,对于女性健康意义重大。目前,临床有多种检查方法,帮助医生评估黄体功能的状态。​

 

基础体温测定:居家初步筛查手段​

 

基础体温测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步筛查方法。女性在排卵后,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会使体温升高 0.3℃ - 0.5℃,形成双相体温曲线。在月经周期中,每天清晨醒来,不做任何活动(包括说话、起身等),立即测量口腔、腋下或直肠温度,并记录下来。若基础体温呈单相型,即整个月经周期体温无明显升高变化,或高温相持续时间短于 11 天,高温相体温上升幅度不足 0.3℃ ,则可能提示黄体功能异常。不过,基础体温测定易受睡眠质量、情绪波动、疾病发热等因素影响,只能作为初步筛查,不能作为确诊依据。

血液激素检测:精准的实验室诊断​

 

血液激素检测是评估黄体功能的重要手段。在月经周期的第 21 - 22 天(排卵后 7 - 8 天,此时黄体功能处于高峰),通过采集静脉血,检测孕激素(孕酮)水平。一般来说,正常黄体期孕酮值应在 15ng/ml 以上。若孕酮水平低于 10ng/ml,基本可判断为黄体功能不足;若孕酮值在 10 - 15ng/ml 之间,则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此外,同时检测雌激素、促卵泡生成素、促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,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内分泌状态,明确黄体功能异常的原因。​

 

超声监测:直观观察卵泡与黄体​

 

超声检查能直观地观察卵巢内卵泡发育、排卵及黄体形成情况。在月经周期中,从月经第 8 - 10 天开始,通过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,定期监测卵泡大小、形态。排卵后,继续观察卵巢内黄体的形成,正常情况下,黄体呈囊性结构,边界清晰。若排卵后未观察到黄体形成,或黄体形态不规则、体积过小,都可能提示黄体功能存在问题。超声监测不仅能判断黄体功能,还能为促排卵治疗等提供实时依据,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。​

 

子宫内膜活检:组织学层面的评估​

 

子宫内膜活检是从组织学角度评估黄体功能的方法。在月经前 1 - 2 天或月经来潮 6 小时内进行刮宫,获取子宫内膜组织。正常黄体期的子宫内膜会呈现分泌期变化,若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反应落后于实际月经周期 2 天以上,或分泌反应不良,则表明黄体功能不足。不过,子宫内膜活检属于有创检查,存在感染、出血等风险,且由于子宫内膜局部差异,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,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较少,多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8165214.jpg

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 My title My title page 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