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病因之一,其引发的盆腔粘连、卵巢功能损害及子宫内环境改变,会对试管婴儿的促排卵和胚胎移植环节造成显著影响。科学制定促排方案并精准把握移植时机,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试管成功率的关键。
一、全面评估病情,奠定治疗基础
在制定促排和移植方案前,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。通过妇科超声、磁共振成像(MRI)等影像学检查,明确异位病灶的大小、位置和范围;结合血清 CA125 等肿瘤标志物检测,评估疾病的活跃程度。同时,详细了解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,借助抗苗勒管激素(AMH)、窦卵泡计数(AFC)以及基础性激素六项检测,判断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能力,为后续方案选择提供依据。
二、个性化促排方案,提高获卵质量
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,需采用个性化促排方案。对于轻度患者,可优先选择拮抗剂方案。该方案用药时间短,能减少对盆腔环境的刺激,降低因促排引发内异症症状加重的风险,同时有效防止早发 LH 峰,保障卵子发育成熟。
对于中重度患者,尤其是存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情况,可考虑超长方案。在促排卵前使用长效 GnRHa 类药物,如亮丙瑞林、戈舍瑞林,抑制异位内膜活性,缩小囊肿体积,改善盆腔内环境。降调节 4 - 6 周后再启动促排卵,能使卵泡发育更同步,提高获卵质量 。此外,微刺激方案凭借温和用药的特点,也适用于卵巢功能欠佳的内异症患者,可在减少卵巢负担的同时获取可用卵子。
三、精准把握移植时机,提升妊娠概率
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胚胎移植时机需谨慎选择。若采用新鲜周期移植,需在促排卵过程中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。当内膜厚度达到 8 - 12mm,且呈现三线征时,预示内膜容受性良好,可考虑移植。
更多情况下,建议采用冻胚移植策略。对于接受超长方案促排的患者,在降调节后、促排卵前可进行一次诊刮,改善内膜状态;取卵后给予至少 2 - 3 个月的激素替代治疗,模拟自然周期的激素变化,使子宫内膜充分修复和准备。通过超声监测内膜厚度、血流参数,并结合血清雌激素、孕激素水平,精准确定内膜种植窗,在最佳时机植入胚胎,提高着床成功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