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侧宫腔(如宫腔粘连术后单侧通畅、先天性单角子宫、纵隔切除后单侧功能内膜)因着床空间少、内膜容受性不均,需优化移植策略,提升试管胚胎着床成功率。
一、单侧宫腔的成因与助孕挑战
后天获得性:重度宫腔粘连术后,一侧宫腔仍粘连或内膜损伤,仅另一侧通畅(内膜≥7mm),核心挑战是单侧内膜容受性差异;
先天性:如单角子宫,宫腔容积为正常的 1/2-2/3,常合并输卵管缺失,挑战是宫腔容积不足,增着床拥挤、流产风险。
未优化策略时,单侧宫腔试管妊娠率从 40%-50% 降至 25%-35%,流产率升 10%-12%。
二、核心移植策略:全流程优化
(一)移植前:评估与内膜优化
三维超声测绘:移植前 1-2 周期,明确宫腔容积(≥2.5ml)、内膜连续性及血流:
后天性:查通畅侧内膜有无钙化、息肉(需宫腔镜摘除),厚度需 8-10mm;
先天性单角子宫:查形态是否规则,有无粘连或宫颈机能不全(孕中期必要时环扎)。
内膜预处理:
内膜 7-8mm:人工周期加生长激素(2IU / 日)或阿司匹林(75mg / 日);
轻微炎症:服多西环素 7 天控炎。
(二)移植中:胚胎选择与操作适配
胚胎选择:
优先第 5-6 天囊胚(≥4AA 优质囊胚),着床定位能力强;
严格移植 1 枚胚胎,避双胎(流产率超 40%,远高单胎 15%)。
移植操作:
超声引导:将胚胎放单侧宫腔 “宫底 1/3 与中段交界处”,避过浅或过深;
用软头移植管,减内膜刺激。
(三)移植后:保胎与监测
黄体支持:每日肌注黄体酮(40mg)或用凝胶(90mg),用药延 1-2 周至孕 10-12 周;
动态监测:确认妊娠后每 2 周超声,排宫外孕(风险 3%-5%);孕 12 周后查宫颈长度,<25mm 及时环扎防早产。
三、特殊情况应对
后天性单侧宫腔:通畅侧内膜曾损伤,移植前 1 周期做内膜搔刮促再生;
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:残角无宫腔或无功能无需处理;相通则宫腔镜阻断通道,避胚胎异位着床致子宫破裂。
四、关键提醒
勿认为单侧宫腔只能放弃试管:优化后妊娠率可达 35%-45%,接近正常;
勿盲目追双胎:单侧宫腔双胎增母婴并发症(胎儿生长受限、子痫前期),单胚胎移植是关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