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精子数量和活力都不达标,是不是没法要孩子了?” 生殖科门诊里,类似的焦虑很常见。严重少弱精症(精子数量<500 万 / 毫升且前向运动精子比例<32%)是男性不育的常见类型,虽让不少家庭生育计划停滞,但并非 “生育之门” 彻底关闭。
解决这一问题,首先要明确病因。其成因复杂,既可能是先天因素(如染色体异常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),也可能是后天因素导致:长期熬夜、吸烟酗酒、频繁泡温泉或久坐等高温环境,会影响精子生成;精索静脉曲张会使睾丸血流不畅、温度升高,抑制精子发育;生殖系统感染(如附睾炎、前列腺炎)、内分泌失调(如睾酮低下、甲状腺功能异常),以及长期接触重金属、辐射等,也会损伤精子质量。需通过激素检测、生殖系统超声、染色体检查等明确病因,才能针对性治疗。
针对不同病因,医学有成熟干预路径。若由精索静脉曲张引发,可通过微创手术(如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)改善睾丸血供,术后 3-6 个月精子数量和活力常明显提升;内分泌失调者,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睾酮、调节甲状腺功能,或用促性腺激素激发精子生成;生殖系统感染患者,先以抗生素控制炎症,再配合辅酶 Q10、左旋肉碱、锌硒制剂等营养补充剂改善精子质量 —— 临床数据显示,规范治疗 + 营养补充后,约 30%-40% 患者精子质量可达自然受孕标准。
若 3-6 个月规范治疗后精子质量仍无改善,辅助生殖技术可成 “突破口”。其中,试管婴儿(IVF-ET)中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(ICSI),是严重少弱精症患者的 “福音”:即便精液中只有极少量存活精子,医生也能通过显微镜筛选出形态正常、活力较好的单个精子,直接注入卵子完成受精,再将胚胎移植到女方子宫。数据显示,此类患者通过 ICSI 技术,临床妊娠率达 40%-50%,与普通试管婴儿成功率基本持平,打破 “精子少无法生育” 的误区。
此外,男方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。需规避 “伤精” 因素:避免久坐、熬夜,减少泡温泉、蒸桑拿频率,远离烟酒和高脂高糖饮食,避开农药、重金属、辐射等有害物质;优化饮食结构:多吃深海鱼、瘦肉等优质蛋白,牡蛎、坚果等含锌硒食材,以及牛油果、葵花籽等富含维生素 E 的食物,为精子生成供能;坚持适度运动,每天 30 分钟有氧运动(如慢跑、游泳),可改善血液循环、促进睾丸生精,还能缓解焦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