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 岁的林薇拿到 “卵巢早衰” 诊断书时,指尖泛白 —— 医生告知她卵巢储备接近 50 岁水平,自然受孕概率不足 5%。那时的她不曾想,两年后会在超声屏上看见那个象征生命的小小孕囊。
一、确诊:被按下快进键的卵巢
林薇的卵巢早衰始于月经紊乱,周期从 28 天延至 45 天,后来甚至两三月一次。她起初以为是压力导致的内分泌失调,直到备孕半年无果,才在丈夫催促下就医。
AMH 检测仅 0.3ng/ml(正常标准 2.0ng/ml 以上),B 超显示双侧卵巢窦卵泡总数不足 5 个。“卵巢已提前衰退,想生孩子需尽快启动辅助生殖。” 医生的话让她陷入自我怀疑,直到丈夫一句 “哪怕 1% 希望也要试”,才让她重新振作。
二、治疗:与时间赛跑的 “卵子保卫战”
按医生方案,林薇先通过雌孕激素调节激素周期,搭配中药与针灸改善卵巢血流。三个月后进入促排卵阶段,她每天清晨给自己注射促排针,医生全程监测卵泡发育以调整药量 —— 卵巢早衰患者对药物反应较弱,需精细管理。
幸运的是,一个周期后她成功取到 3 枚卵子,经培养形成 2 枚优质囊胚。得知消息时,林薇红了眼眶,这是她黑暗中看到的第一缕光。
三、着床:生命最初的 “闯关游戏”
胚胎移植当天,林薇既紧张又期待。医生叮嘱:“移植短暂,关键在术后黄体支持与心态。” 接下来 14 天,她小心翼翼呵护 “希望”,丈夫放下工作全程陪伴,帮她缓解焦虑。
开奖日,林薇攥着血 HCG 报告的手不停颤抖。“数值 1280mIU/ml,确认怀孕!” 护士的话让她泪如雨下,转身抱住丈夫哽咽道:“宝宝来了。”
如今林薇孕周超 12 周,NT 检查显示胎儿发育正常。回首这段路,她感慨:“虽难,但不放弃就有希望。感谢医学进步,也感谢家人与医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