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纵隔是胚胎期副中肾管融合不全所致的子宫畸形,15%-20% 反复着床失败、早期流产患者存在该问题。未处理纵隔会使试管胚胎着床率降 25%-30%,需通过术前矫正与移植优化破解困境。
一、子宫纵隔致胚胎 “安家难” 的三大原因
宫腔空间受限:完全性纵隔分宫腔为两狭小腔室,不完全性纵隔(占宫腔上部 1/3-1/2)挤压胚胎,着床失败风险增 40% 以上。
内膜容受性低:纵隔区内膜血管少、腺体少,比正常区薄 2-3mm,RI>0.8,难供营养,流产率比正常宫腔高 20%-25%。
激素反应异常:纵隔组织对雌孕激素敏感低,人工周期可能局部内膜不达标(正常区≥8mm,纵隔区<6mm),降低着床率。
未处理中重度患者试管妊娠率 25%-35%,规范矫正后升至 45%-55%,接近正常水平。
二、试管婴儿术前矫正方案
轻度纵隔(不完全性,<2cm,无流产史):无需手术,移植前三维超声定位正常内膜区(≥8mm、RI≤0.75);促排用温和方案,监测内膜达标。适用于<35 岁、AMH≥1.5ng/ml、无不良孕史者,移植后监测胚胎位置防宫外孕。
中度纵隔(不完全性,2-3cm,或 1 次流产史):首选宫腔镜切除术,术后服雌二醇(4-6mg/d)2 周期,复查三维超声正常后启动试管。术后 1 月避剧烈运动,轻度粘连宫腔镜松解即可。
重度纵隔(完全性,>3cm,或≥2 次不良孕史):宫腔镜切除 + 球囊支撑(留 2 周),术后服雌二醇(6mg/d)+ 阿司匹林(100mg/d),3 个月后复查宫腔镜(宫腔≥5ml、内膜均匀)再进周期。合并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用生长激素(4IU/d)。
三、试管婴儿移植策略优化
移植时机:轻度术后 1 周期移植;中重度术后等 2-3 周期,待内膜均匀、RI≤0.75;未矫正轻度者移植日三维超声定位内膜最厚处(≥9mm)。
胚胎选择:优先囊胚(着床率提 10%-15%);胚胎少选优质卵裂期,加强黄体支持;建议移植 1 枚囊胚防多胎,>38 岁、反复失败可评估后移植 2 枚卵裂期。
内膜与黄体支持:内膜<7mm 延长雌二醇用药至 21 天或加低分子肝素;术后内膜薄用 G-CSF 灌注(150μg / 次);移植后用 “黄体酮凝胶 90mg/d + 地屈孕酮 20mg/d”,必要时加 HCG(2000IU / 次,每周 2 次),保孕酮≥20ng/ml;孕 6-7 周 B 超确认着床位置。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
术后宫腔粘连(5%-10% 发生率):轻度松解 + 雌孕激素治疗;中度放球囊 2 周 + 抗炎;重度评估后考虑整形术或供卵。
反复着床失败:查 EREC 定 “种植窗期”,排查免疫、血栓问题,用泼尼松或阿司匹林。
合并其他畸形:先矫正纵隔,双角子宫容积正常可直接移植;合并粘连者术后同步松解,宫腔正常再启动试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