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卵管系膜囊肿是女性盆腔常见的良性病变,多起源于输卵管系膜内的残留胚胎组织或局部淋巴管、副中肾管遗迹,因其位置特殊且常与输卵管、卵巢毗邻,了解其病理解剖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发病部位与解剖学基础
输卵管系膜是连接输卵管与卵巢、子宫的双层腹膜皱襞,内含疏松结缔组织、血管(如卵巢动静脉分支)、淋巴管及胚胎发育残留的上皮组织。囊肿多发生于以下两个区域:一是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巢之间的系膜区,此区域胚胎时期副中肾管遗迹丰富,是囊肿高发部位;二是输卵管伞端附近的系膜组织,因局部淋巴管密集,易因淋巴液引流不畅形成潴留性囊肿。
从解剖层次看,囊肿位于输卵管浆膜层与系膜之间,与输卵管管腔无直接相通,这是区分系膜囊肿与输卵管积水的关键特征 —— 后者为输卵管管腔扩张,而系膜囊肿是系膜内独立的囊性结构。
病理组织结构特征
囊肿大体形态
典型的输卵管系膜囊肿为单房性囊性肿物,直径多在 1-5cm,少数可达 10cm 以上。囊肿表面光滑,呈半透明或淡蓝色,囊壁菲薄(厚度通常<1mm),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或仅有轻度疏松粘连。切面可见囊内充满清亮、淡黄色液体,不含实性成分,这是其与恶性肿瘤鉴别的重要标志。
镜下组织学特征
镜下观察,囊壁由单层上皮细胞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,上皮类型因起源不同而有差异:起源于副中肾管遗迹者,上皮为立方或柱状,可见纤毛;起源于淋巴管者,上皮为扁平状,类似淋巴管内皮细胞。囊壁内无肌层结构,这与卵巢囊肿(常含平滑肌纤维)形成显著区别。
多数囊肿无明显增生或异型性,少数长期存在的囊肿可因慢性刺激出现上皮轻度增生,但极少发生癌变 —— 临床数据显示,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恶变率不足 0.1%。
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
囊肿生长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结构产生压迫或推移,但极少侵犯邻近组织:
若囊肿位于输卵管系膜近卵巢侧,可能推挤卵巢,导致卵巢位置偏移,但两者之间有明确界限;
靠近子宫侧的囊肿可能压迫输卵管间质部,影响输卵管通畅性,少数较大囊肿可扭曲输卵管系膜血管,导致输卵管血供减少;
巨大囊肿(直径>8cm)可能占据盆腔空间,推挤膀胱或直肠,引起盆腔压迫症状,但不会浸润性生长。
这种 “推移而非侵犯” 的解剖关系,决定了其手术切除时的易操作性 —— 通过分离系膜内疏松结缔组织即可完整剥离囊肿,对输卵管和卵巢功能影响较小。
病理鉴别与临床意义
输卵管系膜囊肿需与以下病变鉴别:卵巢冠囊肿(位置更靠近卵巢门)、输卵管积水(与输卵管管腔相通)、卵巢滤泡囊肿(位于卵巢实质内)。病理解剖上的核心鉴别点在于:系膜囊肿与输卵管系膜的解剖附着关系、囊壁上皮类型及是否含卵巢组织成分。
从临床角度看,多数系膜囊肿因体积小、无症状而偶然发现,无需特殊处理;但直径>5cm 的囊肿可能因扭转(发生率约 2%)引发急腹症,需手术切除。了解其病理解剖特征,可帮助医生选择创伤最小的术式 —— 如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,既能完整去除病灶,又能保留输卵管和卵巢的正常解剖结构与功能。
